赵亮是孔庄煤矿机电科供电车间的一名电工,2012年刚刚走向工作岗位,90后的他,圆圆的脸上写满朝气与活力。
父亲赵呈勤是该矿掘进二队一名跟班副队长,今年四十出头,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能干。他带领的班组在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中都名列前茅,他个人多次被评为公司、矿先进。
在父亲的影响下,赵亮特别能吃苦,手勤眼快,在井下检修中脏活累活抢着干。他每天跟着师傅转,一下班便往机修车间跑,虚心向别人求教。回到家,他又将每天处理的故障记下来,反复揣摩,直到弄懂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熟练地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维修工作。
起初,赵亮刚下井时,一个班下来累得腿都抬不起来,到家一句话都不想说。母亲看着心疼,一心想把儿子调到井上单位。“年轻人就得吃点苦,不能拈轻怕重的,多历练历练,这都是人生的资本。”赵呈勤用力拍拍赵亮的肩头说道。
父子俩平时聊得最多的就是安全。“经验可以在工作中慢慢琢磨,但安全意识一定要走在前面。煤矿这一行,就像走钢丝,险情重重,一丝一毫都不能麻痹大意。一切工作都要按规程、按标准进行,一点儿不能差,差一点儿也不行。”赵呈勤经常在儿子耳边这样告诫道。赵呈勤一直用无声的行动和质朴的语言影响着儿子。
建矿以来,像赵呈勤和赵亮这样的父子扎根矿山的还有很多,他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煤海“父子兵”的奉献之歌,为矿区的发展贡献着他们的一份力量!(张国志、李方/摄 宗慧芹/文)
在大屯公司孔庄煤矿有这样一对矿工父子兵:父亲赵呈勤和儿子赵亮。
掘进二队跟班副队长赵呈勤和书记正在召开班前会,安排任务,叮嘱安全。
老赵换上工作服,取出矿灯和自救器,准备下井。
在井信息站填写《安全管理信息反馈单》
维修设备,是小赵工作中的一大乐趣。
老赵乘坐人行车前往他工作的地点。
早上,爷俩一起坐班车来矿里上班。
回到家里也不闲着,老赵正在给儿子讲解安全应知应会试题。
在矿上,他们是工友,在家里,他们是朋友。
业余时间,弹一曲吉它,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爷俩就要下井了,我们祝愿他们平平安安下井工作,高高兴兴升井回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