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活动
【中煤文苑】我心中的“家山”
日期:2023-10-09  

大屯公司  王玉芹

 

初读《家山》这本小说,就被其韵味十足的湖南方言和生动鲜活的南方乡村图景深深吸引,无论是桃香坐在日头下一边纳鞋底一边和她的孩子们猜字谜,还是佑德公和有喜就着月亮打草鞋、贞一坐在娘身旁看星星,里面的语言及生活场景都显得那么宁静、祥和、温馨,让人忍不住忆起自己的家乡。

 

是的,《家山》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引起读者强大的共鸣,就是因为其是写家乡的,在百度查阅“家山”这个词,注释为家乡的山,代指故乡。在每个人心中,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她承载着儿时的梦想,延续着一生的思念,每每想起家乡,都会让人会心一笑,内心充满了温暖与力量。可对于我这个矿二代来说,家乡的概念一直都有些模糊。

 

如果说我的家乡是那个叫秦岗的小村子,那她就只存在于我童年的记忆里,和广阔无边的田野、和潺潺流动的溪水、和农场里高扬起的稻谷、和窝棚里成群的鸡鸭有关,这些美好的回忆,足以支撑起一个人对家乡的部分遐想,但我内心深处却又对另一个地方念念不忘。秦岗是我出生的地方,养育我的地方,却是煤矿。

 

和矿山有关的回忆,是父亲黝黑的笑脸,是轰隆隆拉着煤炭跑向远方的火车,是装满年货摇摇欲坠的二八杠,是月初父亲交到母亲手里的百元大钞,是第一次吃到蝴蝶酥的香甜……秦岗村给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煤矿则给了我们一家人幸福生活的底气。这份底气,直到现在,还在我心中稳稳盘踞着,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许。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山”的水土,养育出了沙湾这样一个湖南小村庄的人民,在被乡土、乡景、乡音、乡邻、乡德、乡史等元素填满的日常生活叙事中,“家山”中的人物陆续登场,既有开明的佑德公、大度的陈扬卿、忠诚的有喜、勇猛睿智的齐峰等大人物,也有瑞平、贞一、桃香、达望、四跛子、五疤子等小人物,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这些人物似乎都是正义的化身,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中国乡村百姓最朴实的真诚、善良。在他们的心里,不仅关注着自己的衣食住行,关注着乡邻的愁喜悲欢,更关注着国家和民族大义,他们用勤劳、善良、勇敢经营着生活,书写着平凡却又精彩的人生,也用他们生命的微光,点亮了时代的苍穹。

 

在阅读《家山》的过程中,家乡的概念在我心里渐渐清晰起来,其实我没必要纠结于我的家乡是村庄还是煤矿,因为她们同属于一个叫大屯的地方,大屯就是我的家乡。不同于沙湾村所处的波云诡谲的时代,大屯的发展可以说是生逢其时,自1970年大屯煤矿工程指挥部诞生之日起,大屯公司就开启了在微山湖畔开荒拓土、建厂建矿、出煤发电、兴企建家的创业之路,谱写了一首“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团结奉献”的大屯创业之歌,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大屯公司53年的发展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来自五湖四海的脚印,流传着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攻坚克难的时刻、那些刻在《大屯志》里火热的文字,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大屯这个我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山”。

 

读完《家山》,你会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由哪里来,到哪里去?“大屯的生存与发展只能靠大屯自己、靠大屯人自己。”公司领导的这句话,给出了答案。我们是大屯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这里,那就是建设大屯、发展大屯。在大屯工作、生活多年,我们的根已经扎在了这里,我们拥有的一切,都与企业息息相关,是企业让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是企业让我们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企业让我们拥有了抚育下一代的资本。回首我们在企业度过的时光,有过初入社会懵懂与惆怅,也有过完成任务的兴奋与喜悦,成长道路上经历的苦与乐,人生岁月里追求的高与低,都在我们的生命里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生于斯、长于斯,怎能不对这里充满感恩和敬畏呢,怎能不竭尽全力去奋斗,共同演绎这方水土的精彩呢。

 

当前,正值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企业,不是某个人的企业。这里是我们的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她的未来,是我们所有人的未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吧,拒绝做旁观者,努力当推动者,像《家山》里的陈扬卿那样,做一个实干家,对于不利的局面不抱怨,面对追梦的征途不袖手,躬下身子,甩开膀子,立志在广阔天地干出一番新业绩。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家山”,关于我心中家山的答案,已经毫无悬念。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守住初心,在立体生动的画面流转中找回关于家山的温暖记忆,让记忆点燃心中最初的梦想,在寻梦的道路上越走越勇敢,越走越坚强。(大屯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