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当前急剧下滑的煤炭市场形势,中煤大屯公司姚桥煤矿从源头抓起,以提高增效为动力,不断强化煤质管理工作,树立“提煤质就是提效益,提煤质就是降成本”的理念,结合矿井实际,优化源头设计,严格现场管理,合理原煤配采,强化监督考核,进一步提高了商品煤的“含金量”,完成原煤热值5010大卡,较公司考核热值提高了20大卡,实现提质增产29231吨。在公司煤质标准化检查中,最后两个季度蝉联总分第一名,并在中煤集团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实现了煤质和资源回收率双赢的目标。
立足源头 ,优化设计。 该矿明确形势任务,发挥多媒体宣传阵地的作用,宣传“提煤质就是提效益,提煤质就是降成本”的管理理念,引导全员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清煤质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并从源头入手,优化工作面设计,有效规避断层对回采的影响。根据工作面预测的断层产状、煤层赋存条件与工作面走向回采之间的关系,结合资源回收率和煤质、安全等综合因素,追寻效益最大化,通过布置“刀把面”和上顺槽沿断层走向布置工作面,采用边采边加架的方式,有效规避断层对回采的影响。对7267、7521工作面通过布置“刀把面”,分别有效减少矸石回采量10万吨以上;7002、7345工作面上顺槽均采用边采边加支架方式布置工作面,其中7345工作面减少矸石回采量6万吨左右,既保证了资源回收,又确保了煤质不受影响;准确评估工作面断层影响,合理选择跳采方式布置工作面。
严把关口 ,加强管控。生产过程中,这个矿结合工作面煤层厚度、断层破矸量、留底煤量、煤层灰分、矸石灰分等参数,来确定可采煤层的综合灰分,根据全矿煤质的总体指标确定合理的灰分指标的上、下线,再结合灰分指标反推出每一作业循环放顶煤混矸量的允许值,从而得出工作面循环产量的上、下线,循环产量的上线保煤质,下线保资源回收率。强化现场管理,合理控制割煤层位。各采煤队严格按照上下线指标合理控制工作面采高和层位,杜绝回采过程中割顶、割底或留底煤的现象,加强各工作面的放顶煤管理,放煤工做到手不离把手,认真观察,准确判断,见矸就停;在保证顶煤放净的同时,减少顶板岩石的混入;当采煤工作面顶板破碎时,及时采取移超前架、上网支护等措施,防止漏矸进入煤流系统影响灰分,放煤时必须用支架后尾梁插板将网插烂,以便将顶煤放出,防止顶煤丢失,避免煤炭资源的浪费。
合理配采 ,保证煤质。该矿定期采样取样,准确掌握各项煤质指标。工作中,原煤采样人员按规定对新老井原煤不间断取样,每天汇总成一个总样并化验,化验结果作为指导生产、强化考核、质量验收交接的依据。生产条件复杂或煤质变化较大时,重新采取煤层煤样,根据有关煤质参数和实测剖面情况,随时调整煤质指标、刀煤产量和生产组织,确保生产原煤质量的稳定;坚持合理配采,稳定煤质硫分。针对不同条件和不同煤层的工作面保持合理的配采比例,规定好各工作面的循环产量、出煤刀数、推进度等指标。合理确定工作面7#煤和8#煤的回采配比,正常情况下,保证两个7#煤工作面配一个8#煤工作面,8#煤硫分高,对煤质影响较大,将8#煤作为配采,当8#煤产量控制在总产量的20-33%时,可以确保硫分的稳定,煤炭质量不影响市场销售。
严细考核 ,兑奖兑罚。这个矿重新制定了煤质管理考核办法,实行煤质管理“超灰扣产”双重考核,2014年煤质指标共考核87906.6元;职能科室坚持动态跟踪,加强监督检查指导,严格执行“日通报、周预警、旬考核、月汇总”制度实行“提质奖励增产、降质罚款扣产”的“以质计产、超灰扣产”的管理考核办法,职能部门发现灰分异常时,及时下发通知单进行调整,坚持“日通报、周预警、旬考核、月汇总”制度,月底在考核会上通报超灰扣产的单位,并实行联责考核机制,与职能科室负责人、区队主要领导、跟班队长、班组长、煤机司机、支架工、放煤工等关键岗位进行挂钩考核,确保煤质持续稳定。将煤质指标与各采煤队的绩效工资挂钩结算考核,充分发挥内部考核机制对现场煤质的管控作用,为有效提高商品煤的含金量奠定了基础。(中国安全生产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