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电力新闻网:警惕产能过剩造成的煤炭资源过剩假象
日期:2014-02-11   信息来源:中煤集团

 



2013年全国煤炭运行数据终于发布了。虽然新增产量大幅下降,但由于之前十年年均增加2亿多吨的积累,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仍冲到37亿吨的高位,与此同时,中煤协预测2014年煤炭市场供求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另外一则消息是,近日召开的山东省煤炭工作会透露,2013年山东生产原煤1.52亿吨,已连续10年稳定在1.5亿吨左右,但剩余可采储量难以维持20年。
   
一边是煤炭产能过剩,一边是可开采年限在缩短,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值得思考呢?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喊我国一次能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贫油少气”到如今仍是事实,2013年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58.1%31.6%就足以佐证,那么富煤呢?我国还是富煤的国家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认清“富煤”的概念,“富煤”是指煤炭资源丰富,并不是指煤炭产量大;“富煤”是在我国国土范围内煤炭储量多于油气的一个相对概念。
   
我国煤炭产量世界第一,但资源储量却不是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排在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我们来看一下美俄这两个煤炭资源大国2013年的运行数据,美国2013年煤炭产量为9.766亿吨,比2012年下降了1.8%,比2011年下降了6.7%;俄罗斯2013年煤炭产量为3.52亿吨,同比减少0.8%
我国的煤炭储量比美俄少,开采速度比他们快,煤炭消费总量世界第一,我国还是富煤国家吗?最起码相对美俄来说不是。
   
煤炭是典型的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质,其在某一区域的资源总量和某一时期的出产量,如果不和该区域的经济规模挂钩,就 不存在短缺或者过剩的概念。但一旦挂钩,不管这一区域消耗化石能源的速度和规模如何,化石能源永远会相对短缺,不存在过剩的概念。除非我们寻找到比化石能源更好的能源,这种能源必须满足比化石能源更清洁、更安全、更方便、更大规模应用、使用时间更长、地域分布更均匀等特点。
   
近一两年我国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市场现象,产能过剩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煤炭供应量过多,导致价格偏低,价格无法体现煤炭的资源稀缺属性和负外部性。
而更加糟糕的是,我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本土廉价的煤炭资源,而长远的外部成本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就越离不开高污染的廉价煤炭资源,带来了恶性循环。因此,煤炭的价格要体现其环境的负外部性,不能任凭产能过剩让煤炭资源继续低价使用。
   
天然气相对于煤炭而言是清洁能源,然而我国的天然气供需矛盾却比煤炭更加突出,因此以供应更加充足的煤炭制造天然气来满足市场供应被视为有效途径。
   
这种可行性判断源于煤炭的供应充足和煤制气的经济成本比常规天然气生产成本稍低,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但是这种优势只是建立在煤炭产能过剩造成的低价特别是原产地的低价上,并没有把煤制气的负外部性特别是环境负外部性考虑进去,更没有把煤炭生产过程的环境负外部性叠加进去。如果煤制气整个产业链的环境负外部性高于煤炭直接利用的负外部性,那么煤制气的发展时机和规模就需要重新考量。
因此,“稳妥推进煤制油气产业示范”切中化解煤炭产能过剩路径中煤炭转化利用发展方向、时机要害。煤炭产能过剩并不是资源过剩,不能因为产能过剩造成的低价盲目使用宝贵的煤炭资源继续制造煤炭资源过剩的假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