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梅
有这样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工法54项,申请并受理专利199项,已授权专利2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0项;主编和参编42部国家标准,获得国家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金像奖5项,创造并保持了多项矿山建设行业施工纪录……而这只是中煤建设集团取得诸多成就中的冰山一角。
重组仅有3年多的中煤建设集团何以能承担了国内半数以上的千万吨级矿区、千万吨级高产高效矿井和大型洗煤厂的设计建设任务,且代表着行业的最高水平?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转型。
提高标准,严格要求——施工向模式化转变
统一醒目的企业标识、整齐划一的彩板住房、清洁优雅的办公生活区、秩序井然的施工生产区……记者在建设集团的施工项目部发现,传统印象中的“艰苦奋斗”和“恶劣环境”施工场地已不复存在,这一切都是该集团大力推行施工项目模式化建设的“功劳”。
推进模式化建设,首先就是要编制更高、更具体且能够引领行业的标准。中煤建设集团以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范为依据,按照“系统可靠、装备精良、人员精干、管理高效”的原则,认真总结了矿井安装工程施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借鉴众多成功的工程实践,集成行业近年来成熟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工法、新成果,组织编制了立井、斜巷、平巷、冻结、安装五部矿建施工标准。
为了全面实行这一标准,该集团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新开工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模式”,根据项目自身性质、特征,对项目管理、操作人员、机械装备等按照固化的模式进行配置,且细化编制了立井、斜井、煤巷、平巷施工模式和生活后勤模式等31个模式,规范了各类项目从筹备到施工、收尾、退场等各个环节的作业流程和工作标准。
如此标准化、模式化,投入必然不会少,项目效益又该如何保证?
一位项目经理微笑地回答了记者的疑惑:“推行模式化之前,我们也存在这样的顾虑,但事实证明,我们坚持的方向是对的,小投入带来了大收益。通过近年来坚定不移地推进模式化建设,企业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配置,项目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凝聚力极大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感觉工作更加体面,从事的工作更有尊严,职工队伍日趋稳定,建设集团向着引领行业发展的目标稳步推进。”
如今,该集团通过模式化的推进,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亮化了中煤建设品牌,树立了建设集团的央企形象,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开拓市场,提升形象——业务向“走出去”迈进
承揽海外工程12个,合同额达1.79亿美元,市场领域分布在土耳其、印度、蒙古、越南、厄瓜多尔等国家和香港地区。2012年签订合同额9190万美元,年均增长110%。三年来,已完成海外工程项目5个,无一亏损,经济效益良好——这是三年间中煤建设集团在开拓海外市场的答卷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据负责人介绍,中煤建设集团自2009年11月重组成立以来,按照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走出去”发展要求和中煤集团海外市场开发战略,本着积极稳妥、审慎有序的原则,坚持由传统煤矿施工向非煤矿山建设延伸,由单一工程施工向设计、咨询技术服务延伸,由工程分包施工向总承包延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海外施工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应。
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中煤建设集团各企业解放思想,放宽视野,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一是从传统的煤矿施工向非煤行业拓展。二是业务范围从矿建施工向勘察、设计、施工和项目运营服务拓展。三是承包方式由煤矿施工承包向EPC总承包以及BOT模式拓展。四是施工资源以自有资源为主向整合利用外部资源的思路拓展。五是项目管理理念和手段上实现了拓展。
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过硬的技术,让中煤建设集团赢得了高度赞誉,在海外市场上树起了中煤品牌。其中,在土耳其国家硬煤公司(TTK)卡拉洞(KARADON)新副井施工项目中,该集团打破土耳其煤炭建井月成井全国纪录,严格的项目管理,快速高效施工水平、勇挑重担的工作精神获得了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的祝贺和高度评价。
加大培训,提升素质——队伍向专业化靠拢
“打败竞争对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比对手学得更快!培训很贵,但不培训更贵!”这是松下幸之助的创业心得,也和中煤建设集团一直以来秉承的人才理念不谋而合。
该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中煤建设集团一直以来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在各高校开展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举办由集团主要领导亲自授课、做报告的系列讲座,开设工程总承包(EPC)项目管理实务培训班。据统计,仅2012年,该集团组织开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专业培训15000余人次。此外,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中煤建设学院”,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系统培养急需的矿建、机电等专业人才。同时,以班组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召开了施工企业班组建设现场会,制定了《“五型”班组创建三年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措施。举办了计算机操作、瓦斯检查和电气焊职工技能竞赛,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职工队伍更加稳定,整体业务素质明显提升。
非常之胆识就有非常之事业。2012年,建设集团完成中煤集团下达年度预算指标的114.59%,营业总收入完成中煤集团下达年度预算指标的107.04%,原煤产量完成中煤集团下达年度预算指标的106.29%。(来源:中国能源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