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黑龙江纪行之五
作者:刘方斌 赵凤莉
6月29日,我们来到位于黑龙江省依兰县的中煤龙化哈尔滨煤化工有限公司(龙化化工公司)。在这里,我们看到庞大的煤制气、甲醇、煤制油装置像一条机械巨龙,沿松花江南岸一字排开。1990年8月,为了给哈尔滨市供应清洁能源——城市煤气,国家利用依兰丰富的煤炭资源兴建了哈尔滨气化厂,这就是龙化化工公司的前身。松花江被誉为黑龙江百姓的母亲河,生产装置临江建设,企业污水排放能达标吗?听到记者的疑问,龙化化工公司环保化验中心的冀晓飞带着我们来到了企业沿江下游一个群山环抱的山谷。山谷中拦起一条约300米长的大坝,虽然坝内存水不多,但水很清澈,几只野鸭在水面悠闲地游弋,水边滩地上一片绿草茵茵。
记者不禁问冀晓飞:“这是什么景点?”
“这不是景点,这里叫贮灰坝,是公司粉煤灰贮存的地方,也是生产废水排放口,总容积984万立方米。”
记者有些惊讶:“真是难以置信,你们的排水水质能做得这么好。”
“早些年这里可不是这样。由于设计气化所用煤种与实际不符,产生的大量含多元酚废水超出了处理设计能力,废水未能达标排放,当时这里的水是酱油色的。2005年底吉化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后,黑龙江省政府加大了对松花江流域各工业企业环保工作的督查和整治力度,对我们厂提出必须尽早实现废水达标排放,于是厂里投资兴建了综合废水处理工程。” 冀晓飞介绍道。
“现在公司的废水在生产区内处理达标后,送往热电分厂水力除灰系统,进行再用。废水与锅炉除尘装置产生的粉煤灰混合,通过管道排放到贮灰坝。混合后的灰水在坝中沉降,粉煤灰被沉降下来,水被粉煤灰再次吸附净化后,通过溢流井经明渠排入松花江,水质各项指标完全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现在排出的水能达标吧?”记者看到大坝下排水渠清澈见底,渠底的青苔清晰可见。
“是的,我们安装了废水在线监测系统,对水质实时监测,监测数据直接上传到哈尔滨市环保局,我们每天还要到这里取水样,进行人工比对监测。水质已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看完排水口,我们来到龙化化工公司负责处理污水的生化车间。
生化车间的王俊龙主任向记者介绍道:“2006年9月企业划转中煤集团后,我们投入4700万元,设计建设处理量达367吨/小时的新污水处理系统项目。2008年5月,新系统投入运行,生产装置产生的污水得以全部处理。
王俊龙接着说:“这种气化炉所产生的污水,除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外,还包含脂肪族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等,可生化性特别低,是业内有名的难治理污水,国内不少企业都处理不好。当时,新系统开车需要大量好氧、厌氧菌种,我们跑遍国内许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菌种。好不容易找回的菌种,一试,根本适应不了这种废水,用过不久就都死了。最后,我们只有自己一步一步试验,利用老系统终于培养出适合处理这种污水的菌种。”
记者爬上高大的生化池,只见池内污泥翻滚,夹杂着一些难闻的气味。“成天与污水和污泥打交道,在这里工作感觉辛苦吧?”记者问道。
王俊龙说:“要说不辛苦是假话,车间职工在露天的生化池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次检修浑身上下都是污泥。但是想到我们的脏换得全厂净,也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自己脏点、苦点是值得的。”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