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自主衔接,煤价随行就市,合同全部“网签”……为期8天的2013年度煤炭交易大会28日圆满闭幕。在首次举行的煤炭交易大会期间,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在煤炭市场化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一系列创新之举使得本次大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煤炭市场的影响力大大增强,煤炭交易中心作为煤炭市场价格风向标和煤炭供需晴雨表的作用正在显现。
紧扣市场化主题
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宣布从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价格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结束了政府干预,煤炭行业的计划经济色彩正在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电、煤企业间交易的市场化新格局。
煤炭交易中心主任曲剑午介绍说,在国务院指导意见将下未下的背景下,首次年度煤炭交易大会的主题是:“广泛交流、自主衔接、公平交易、创新服务”。目的是适应当前煤炭产运需衔接的新形势,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进一步推进煤炭市场化进程,加强企业间交流合作。这次大会成为一次煤炭市场化探索的会议,受到国内各界普遍关注。全国各地29个省市2000多家交易商代表,累计8000多人次参加了本次交易大会。省内各大煤炭企业非常重视,各企业董事长亲自参会,主要领导长期驻会。五大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和企业的分管燃料的主要领导亲临会议现场,有些甚至亲自参加交流谈判。
市场化取得突破
“本次大会举行了13个交易专场,煤炭交易中心创下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次。”交易中心副主任阎世春介绍说,业内人士最关注的是25日举行的大唐湖南分公司2013年度电煤采购洽谈专场,因为这是全国30家煤炭交易市场的首次需方专场交易。专场交易吸引了18家山西、江苏、内蒙等地的企业代表参加,通过深入交流,供需双方各得所求,大唐湖南分公司满意而归。
最为业内人士担心是国内首场煤电联营企业交易专场。这是第一次煤电纯市场化洽谈交易,前无借鉴,煤电双方价格又扑朔迷离,市场观望浓厚,谈判难度极大。在这样的局面下,省内五大煤炭企业和省内主要电厂在省经信委、煤炭厅等有关部门领导的见证下完成了签约仪式。在大会期间,年度省内电煤交易合同完成了3204万吨。“此次煤电联营专场虽供需双方局限在省内,但代表意义重大!”阎世春评价说。
除了铁路运输销售的煤炭全部上线交易,公路运输销售的煤炭也纳入交易中心开展市场化交易。在公路专场交易,全省公路运输销售的煤炭实现交易、计划、调度、结算“四上线”,让人耳目一新。
机制上更加灵活
“货比三家,买卖更自由。”华电山西能源有限公司燃料公司总经理郭文珍以企业交易为例,介绍说,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决定于所采购的煤炭的价格,十多年以来,电煤采购是企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今,双轨制应该要走到头了,煤价要并轨了,煤炭价格将全面实现市场化。
郭文珍告诉记者,在交易中心,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许多公开的信息,于是就有更多的选择,面对同样的煤种和热量,企业可以买大同的煤炭,也可以买乡宁的煤炭,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了。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有了“货比三家”的机会。建立这么一个平台非常必要,有利于山西煤炭发展、有利于外省消费者来山西采购煤炭。在交易中心,煤炭的供需双方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对象和选择空间。
阎世春介绍说,交易大会首次将交易中心作为载体,协调煤炭产运需衔接,利用交易中心第三方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协调产需、组织交易双方在交易平台自主衔接。会议通过自主衔接,自主协商确定价格,有的根据市场判断直接确定了价格,有的依据环渤海价格指数确定了定价原则,有的按照年度、季度、月度合同确定了定价原则,避免了价格拉锯,很快达成了共识。
建“三公”交易平台
贾梦琪是煤炭交易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在为期8天的会议期间,她目睹了交易大会的繁忙景象。“开幕式、高峰论坛、省内5大集团运销座谈会、13场交易专场等活动先后举行。每个专场都是人头攒动,忙碌有序。客服中心迎来了来自29个省市客户的注册,忙得两班倒,大家都在办公现场吃饭;交易处的同志忙得小跑步,穿梭在各个专场之间。参加过全国多个煤炭交易市场会议的交易商代表都说,多年没见过这种热闹欢快而又井然有序的场面了。”
煤炭交易中心主任曲剑午表示,通过举办本次交易大会,交易中心在探索煤炭市场化的道路上有了新的突破,积累了成功经验。从煤炭产地现货交易起步,交易中心适时开展中远期合约交易,研究探索煤炭期货交易。同时,以煤炭交易为核心,将建立完善煤炭物流配送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总之,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将努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第三方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并在改革煤炭订货方式、创新煤炭流通机制、推动全国统一开放的现代煤炭市场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真正打造成为“立足山西、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煤炭交易中心、定价中心、结算中心和信息中心。(中国行业研究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