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安全环保工作 / 绿色环保
2021年绿色环保工作
日期:2022-07-08  

 

2021年,中煤集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发展方式,推动煤基产业链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公司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认真贯彻国家“双碳”目标,将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融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公司关注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做好季节性极端天气下的洪涝、雨雪冰冻、高温等灾害防范,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开展节能提效降碳专项工作,重点围绕电力、煤化工、煤炭等领域,通过节能降碳技术革新和改造升级,全方位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进一步降低综合能耗和碳排放。充分利用政策导向,积极做好地下资源综合利用和地上资源立体开发,大力推动煤-电-化产业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风电、光伏及氢能、储能等多能互补、循环经济的产业格局,提供更加清洁的能源产品和服务。

公司成立专门碳资产管理机构,发布《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建设“公司本部-二级公司-厂/矿”三级碳资产管理体系,有效防控碳交易、碳配额履约风险,推进温室气体减排,促进公司绿色低碳发展。

公司持续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研究探索“双碳”背景下绿色转型发展路径,深挖节能降碳增效潜力,加大低碳科技创新力度,压减存碳、严控增碳、发展负碳,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

公司坚持把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把生态环保作为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持续推进煤炭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转化,主要指标继续向好,全年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废水处理及回用

公司排放的废水主要是煤矿矿井水、煤化工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执行的排放标准为《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等。公司根据矿井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不同水质特点和回用途径采取相应处理工艺,持续推进矿井水、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最大程度实现废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其余达标后排放。2021年,公司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12.5%,矿井水综合利用率87.5%,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大气污染治理

公司排放的废气主要是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执行排放标准为《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公司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专项行动,持续强化露天煤矿扬尘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储煤场全封闭改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固体废物处置及利用

公司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油脂等危险废物和煤矸石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标准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置,积极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依法合规处置危险废物,加快应用煤矸石、粉煤灰、化工废渣等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最大程度提升固体废物利用水平。

 

危险废物

公司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废油脂、废催化剂等。公司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将危险废物移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2021年公司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8.8万吨,万元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0千克/万元,全部实现规范化处置。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公司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煤矸石。公司对煤矸石进行多途径综合利用,用于发电、生产建材、提取高附加值产品、筑路回填、土地复垦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暂不能利用的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进行处置。2021年,公司生产一吨商品煤产生煤矸石量约0.17吨,全年煤矸石产生量3,665万吨,综合利用量3,019万吨。粉煤灰、炉渣、化工废渣等其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16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007万吨。

 

生态修复

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高标准建设了排矸场生态环境示范工程,将绿色矿山建设与生产建设、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有机结合,开展生态环境治理。露天煤矿开采实现“剥离-采矿-回填-复垦”一体化,井工煤矿通过筑路、制砖、土地复垦及低热值煤电厂综合利用煤矸石,全面改善、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协调。截至2021年底,公司13座煤矿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中煤平朔集团坚持生态重建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露天煤矿开采走出了“剥离-采矿-回填-复垦”一体化的路子,让采掘后的矿山重披绿装,实现黑色产业绿色开采,为黄土高原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树立了典范。三十多年累计复垦土地5.1万余亩,恢复耕地2万余亩,治理井工塌陷面积2万余亩,在矿区周边造林6万多亩,使原地貌沟壑纵横、黄土漫天、植被覆盖不足10%的平朔矿区变成了绿色森林,改善了当地气候,方圆380平方公里的平朔矿区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排土场复垦区植被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中煤平朔集团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模范履行社会责任,走在了行业前列。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矿山、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中国低碳发展突出贡献企业、中国最具影响力绿色企业品牌、金旗奖环境保护金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平朔矿区的绿色发展实践受到国内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刊播,扩大了知名度,提升了企业社会影响力。

 

◎节约能源资源

能源节约

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坚持节约优先,力求以尽量少的能源消耗保障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各基地、各产业、各企业和各领域,全面推进煤炭、电力、油品等能源品种的节约,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良好。2021年,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2015可比价)1.30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1.4%。原煤生产综合能耗3.85千克标煤/吨煤,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煤炭板块:煤炭企业大力推进节能技改,不断优化采煤设计、露天矿排土场运输路径及矿区供热系统改造,实施煤矿皮带机变频改造,淘汰更新落后机电设备,提高能效水平。

煤化工板块:煤化工企业以“安稳长满优”运行为目标,坚持以长周期高负荷稳定运行为保障,持续推进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基础管理能力,深挖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潜力,优化生产工艺,能源效率不断提升。

电力板块:电力企业实施汽轮机高背压供热改造、零功率改造和机组参数提升等技改工程,统筹规划区域供热供暖,利用电厂集中供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水源热泵、空压机和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全年供电煤耗同比下降。

 

资源节约

资源循环利用:公司持续提升原煤入选比例,持续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积极利用井下充填、离层注浆等途径,最大程度地就地消纳和安全处置煤矸石;优化调整低热值煤电厂生产工艺及参数,优先消纳自有煤矿低热值煤,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和转化。

水资源节约:公司强化对水源、取水、用水以及节水措施等分析论证,建设项目中工业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求取水源上未存在问题。加强生产全过程节水管理,实施用水计划和目标管理。加强对矿井水的处理和区域循环利用,推广先进节水工艺和设备,实现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回用,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新鲜水用量。2021年公司新鲜水消耗量(总耗水量)13606万吨,万元产值用新水量为9.71吨,重复用水率达到97.82%。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持续强化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保障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使用过程及生产要素不断优化,内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所属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2020)标准,进行转换和认证证书的换发工作,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不断完善能源计量设施,提高能源消耗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推进能源计量向全过程、综合性、智能化转型升级,中煤平朔集团等所属企业开展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实时测量、统计和分析能源消耗数据,为建设资源节约、绿色低碳型企业提供基础支撑。

 

节能低碳宣传

紧紧围绕“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节能主题和“低碳生活,绿建未来”的低碳主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能低碳宣传活动,参与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节能低碳网上专题培训。公司所属企业举办节能宣传专栏、节能低碳在线答题、低碳出行健步走等专题活动,增强员工节能低碳意识。

 

包装材料

公司生产的煤炭为大宗商品,不需要使用包装材料,仅有部分煤化工产品使用少量包装袋,对环境影响较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