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中煤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坚持以煤为基,打造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协同的产业链,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发展全过程,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
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我国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进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在新形势下,煤炭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要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打造煤炭行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广减碳、零碳、负碳技术应用并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
中国中煤作为大型煤炭央企,在双碳目标下,按照“存量增效,增量转型”的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两个联营”发展模式。按照主要业务板块从减碳、零碳和负碳三个方面构建“碳对冲”机制:通过节能降耗、提升效率实现超低碳排放;通过开发新能源耦合现有产业对冲企业碳排放;通过煤电、煤化工与CCUS技术耦合实现大规模脱碳;此外,积极融入碳交易市场,通过瓦斯开发及利用、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等减排项目开发碳资产等多种形式支撑集团公司“两个对冲”机制的构建,为集团公司未来在碳排放面临的风险方面提供对冲路径。
未来,集团公司将基于自身基础能力和产业优势,聚焦双碳目标,立足“两个联营”发展模式,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深挖节能降碳增效能力,压减存碳、控制增碳、发展负碳,提升能源领域双碳技术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走好新时代煤炭央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碳资产管理
公司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统筹控排企业配额盈缺情况,制定《碳交易资金预算及交易策略》,科学制定碳交易计划,开展碳交易集中管理,确保7家重点排放单位全部按期完成碳配额履约任务。积极跟踪国家自愿减排项目政策,推动国家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公司稳步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关注绿色电力交易政策,优化用电管理,因地制宜制定绿色电力消费计划。公司所属华晋集团、陕西公司全年累计外购4270.5万千瓦时新能源电量。
碳减排管理
公司积极探索绿色转型发展路径,深挖节能降碳增效潜力,加大低碳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化生产水平。 落实能源节约主体责任。公司印发《节约能源管理制度》,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强对运输系统设备、智慧供热系统、空压机余热利用、热源系统实施升级改造,分批更换各生产企业现有高耗能设备。陕西公司实施热电中心汽水回收改造项目,预计年节约4630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12000吨。平朔集团采用新型耦合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预计年回收循环水余热42580吉焦,节约蒸汽约27000吨,减少碳排放4684吨。加强煤化工废物废气资源化利用。陕西公司以低温甲醇洗脱碳装置排放的工业二氧化碳尾气等原料,建设年产化工废气资源再利用项目,部署启动实施绿色低碳科技研发项目。
公司保持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强度,启动矿井瓦斯资源高效开发及梯级利用技术、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二氧化碳转化为绿色液态燃料关键技术等重大专项研究。推动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示范项目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
◎加强环境保护
公司坚持绿色发展,严格履行中央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完善管控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加快实施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治理工程,主要指标继续向好,全年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废水处理及回用
公司排放的废水主要是煤矿矿井水、煤化工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执行的排放标准为《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公司积极推进矿井水深度处理工程、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根据矿井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不同水质特点和回用途径采取相应处理工艺,确保回用水、外排水达标。深入挖掘所在矿区、园区内分质用水、一水多用潜力,集成优化污废水综合利用系统,最大程度实现废水资源化综合利用。2023年,公司矿井水综合利用率94.1%,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大气污染治理
公司排放的废气主要是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执行排放标准为《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公司严格按照按环评要求加强煤炭开采、输送、贮存、转运等环节的无组织排放管控,电力、煤化工企业燃煤锅炉按照超低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固体废物处置及利用
公司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油脂等危险废物和煤矸石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等法律法规及标准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置,强化大宗固废贮存及处置管理,持续推进煤矸石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积极拓展煤矸石利用途径,最大程度提升固体废物利用水平。依法合规处置危险废物,严格按照要求收集、贮存、转运、处置危险废物,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危险废物
公司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废油脂、废催化剂等。公司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1259—2022)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加强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转移等各环节管理,委托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2023年公司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8.4万吨,万元产值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1千克/万元,全部实现规范化处置。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公司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煤矸石。公司对煤矸石进行多途径综合利用,用于发电、生产建材、提取高附加值产品、筑路回填、土地复垦等,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矸石充填开采、离层注浆等技术,对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物作为水泥、建材原材料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暂不能利用的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进行处置。2023年,公司生产一吨商品煤产生煤矸石量约0.2吨,全年煤矸石产生量4006万吨,综合利用量3392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粉煤灰、炉渣、化工废渣等其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874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267万吨。
包装材料
公司生产的煤炭是大宗商品,不需要使用包装材料。煤化工业务板块的聚烯烃、尿素和硝铵涉及产品包装材料使用,主要为聚烯烃产品包装袋。包装材料使用总量为16453吨,单位产品包装材料使用量3.98千克/吨。
生态修复
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将井工矿沉陷区综合治理、露天矿排土场复垦与煤炭生产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采取多种措施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矿山,高标准建设了排矸场生态环境示范工程,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井工煤矿结合采煤沉陷区现状,按照“整体布局、协调统一”等原则,合理规划、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露天煤矿开采实现“剥离-采矿-回填-复垦”一体化,将绿色开采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节约能源资源
能源节约
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印发《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节约能源管理体系顶层设计,形成责任压力层层传递链条,指导所属企业建立资源能源节约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坚持节约优先,力求以尽量少的能源消耗保障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各基地、各产业、各企业和各领域,全面推进煤炭、电力、油品等能源品种的节约,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效果良好。
华晋集团获中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称号,中煤张煤机公司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中煤哈密电厂获得电力行业火电机组能效水平对标600MW级超临界纯凝空冷机组AAA级水平。2023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煤电联营”政策,并购姚孟电厂、大别山电厂、防城港电厂等3座燃煤电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2020可比价)1.488吨标准煤/万元,原煤生产综合能耗3.34千克标煤/吨煤,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总耗量及密度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直接能源 消耗原煤总量(万吨) 2897 3013 4115
消耗油品总量(万吨) 23.95 22.12 20.88
间接能源 总耗电量(亿千瓦时) 65.02 63.17 67.18
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 1834 1925 2486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1.246 1.269 1.488
(表:公司主要能源消耗数据)
煤炭板块:煤炭企业大力推进煤炭版块节能技改,不断优化采煤设计、露天矿排土场运输路径及矿区供热系统改造,实施井下分矸就地充填、矿井智慧供热改造、余热余压利用、沿空留巷绿色开采技术,提高能效水平,年节约能源1540吨标准煤,节电约1300万千瓦时。煤炭开采单位产品能耗同比下降0.38千克标准煤/吨,露天和井工煤矿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
电力板块:电力企业围绕深度调峰开展机组灵活性改造,挖掘机组潜力,提高机组变负荷速率、负荷调节精度及调频性能,年度增加约1000MW调峰能力。重点将“智能化”作为精细化管理与生产实际融合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结合电力行业生产特点和数字化技术,开展一批电厂燃料智能化系统建设,持续推动“煤转电”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全年厂用电率同比下降5%。
煤化工板块:煤化工企业深挖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潜力,优化生产工艺,能源效率不断提升,甲醇、烯烃等主要产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386千克标准煤/吨、2580千克标准煤/吨,均优于行业标杆值。鄂能化公司开拓“煤炭-煤电-新能源”联营发展新模式,推进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和50万吨绿氨项目,打造内蒙区域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资源节约
资源循环利用:公司持续提升原煤入选比例,持续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积极利用井下充填、离层注浆等途径,最大程度地就地消纳和安全处置煤矸石;优化调整低热值煤电厂生产工艺及参数,优先消纳自有煤矿产出低热值煤,实现资源就近高效转化。
水资源节约:公司强化对水源、取水、用水以及节水措施等的分析论证,建设项目中工业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加强生产全过程节水管理,实施用水计划和目标管理。加强对矿井水的处理和区域循环利用,中煤鄂能化公司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实施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和洗选环节水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年减少新鲜水消耗约50万吨。公司2023年新鲜水消耗量(总耗水量)19561万吨,万元产值用新水量为11.71吨/万元,重复用水率达到97.6%。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持续更新体系文件,保障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为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使用过程及生产要素不断优化,平朔集团、陕西公司所属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2020)标准,深入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按照体系标准开展各项能源管理工作,修订了公司体系文件及管理评审报告,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加强信息化支撑,提高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推进能源计量向全过程、综合性、智能化转型升级,中煤大海则煤矿建设智能煤流控制系统,自控投用率、生产工艺数据自动采集率达95%以上,实现精准预测需求、设备远程监测、能耗管理、预测性维护、设备运行优化等功能,实时测量、统计和分析能源消耗数据,为建设资源节约、绿色低碳型企业提供基础支撑。华晋集团积极发展绿色智能煤矿,以打造“无人工作面”“少人矿井”“黑灯工厂”为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实际、先进可靠”的原则,编制《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2023年-2025年)》。
加强能耗对标管理,切实提升资源能利用效率。中煤鄂能化公司、新疆煤电化公司、晋城热电分公司等实施对标管理提升工作,通过对照、查摆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对主要能耗指标、装置单耗、先进技术等方面与国家、行业标准和标杆企业进行对标,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节能低碳宣传
围绕“节能降碳,你我同行”节能主题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低碳主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能低碳宣传活动。所属企业举办节能宣传专栏、节能低碳在线答题、低碳出行健步走等专题活动,增强员工节能低碳意识。
相关文章